搜索

我们在战位报告丨新疆军区某红军师:那闪烁在官兵眼眸里的“血性密码”

来源:中国军网编辑:于海洋责任编辑:于海洋2021-01-03

三、那些光荣传统,就藏在你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每个角落

在红军师某团政委徐东波的办公室里有一件宝贝——一张木质的办公桌。红色的油漆已经刷过一次又一次,仍难掩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

徐东波轻轻抚摸着桌角,自豪地说:“这张办公桌是1966年部队移防新疆时带来的,当时一共带来8张,现在都还在我们团机关的办公室里发挥着作用呢!”

徐东波所在的红军师某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勤务营。1953年3月,校勤务营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坦克学校教练团,1966年9月,部队从首都移防至新疆,成为了进疆的第一支坦克部队。此后数年,部队又历经多次整编,最终在2020年4月,整编成陆军某合成团,隶属新疆军区某红军师。

“战争岁月,陕北红军服从大局,为挽救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和平年代,我们师历经十多次换防,不讲价钱,不谈条件。这就是从老一辈人身上继承而来的。”该师师长项士峰谈起师里的光荣传统,语气中满是自信与骄傲。

怎么能让这样的好传统在一代代官兵中赓续?这是时代给予红军师的新命题。

寻访小组在黑龙江省东宁市市委党史研究室查资料。

2019年,徐东波所在团派出一支3人小分队重走铁骑征战路,历时31天,途径8个省区、21个县市,累计行程14700多公里。

三名官兵归来,不仅带回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更把自己“走”成了团史宣讲员。原本很多战友围着他们,只是想听听他们外出的趣事,不曾想,他们探访的人和事竟像有魔力般,把大家吸引了过来。

不仅是该团,师里也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新媒体、VR体验等陆续上线,“过去对历史不感冒的95后、00后,现在都成了红色历史的‘铁粉’”。

1999年出生的麦合木提·玉苏甫,是一名来自阿克苏的维吾尔族战士。入伍之前,他在家乡的公安系统工作了4年。那时的他,常听身边退伍的战友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来到红军师,麦合木提·玉苏甫惊喜地发现,这句被无数热血男儿视为座右铭的话,出现在了师史馆的显著位置。

1962年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该师官兵连续7天5夜实施战役迂回穿插,深入敌后180公里切断敌军退路。战后,毛主席称赞道:“古今中外都怕抄后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多年前,西北第一野战军授予该师两个团两面大旗——“长攻善守英雄团”“勇猛顽强英雄团”安静地陈列在馆内。2019年,两面鲜红战旗屹立于百面战旗之中,迎着新时代和煦的阳光通过天安门广场。

距离北京首都数千公里的红军师官兵们在战旗出现的刹那,爆发出掌声与欢呼声。

掌声里,是他们誓要接过先辈接力棒的力量;

欢呼声中,是他们定要守好国与家的庄严承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