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转型路,一个步兵营的拔节生长
中国军网记者 李先慧 马睿昭 尚鹏振 陈城
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陆军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
——习近平
2011年8月,上级将新型步兵作战力量建设先行探索任务交给某旅一营。
自此,这支有着“势如破竹”先锋营之称的英雄部队,正式开启摩托化步兵转型之路。
十年,一支部队趟路子、立标准,实现陆军新质作战能力的大幅跃升。
十年,一代官兵练本领、谋打赢,燃烧青春和合成一营一起拔节生长。
铁流滚滚。梁国林 摄
(一)“驾驶员”身份,是他军旅青春最好的注脚
孟新雄常常回忆起2012年的那个夏天。烈日当头,他搬个小马扎坐在树荫下,左一圈右一圈地在地上转一个装满沙土的黄脸盆,细瘦的胳膊晒得黝黑。
这一年,刚满20岁的孟新雄被送到司机训练大队学驾驶,解放牌运输车的方向盘又大又沉,瘦小的他打起方向来很吃力,教练想了个土法子,让他得空就拿黄脸盆练手感。
3个月后,孟新雄顺利拿到驾照,成为一名步兵连驾驶员,开着载了30来号兄弟的“平头柴”,威风凛凛。他还不会想到,自己将在一方驾驶舱内度过近10年的军旅岁月,随着不断变迁的装备深度见证中国陆军步兵的转型历程。
2013年7月,孟新雄所在的原北京军区某摩步旅一营被确定为全军首支轻型高机动步兵营试点建设单位。转型的第一步就是换装,孟新雄开的“平头柴”换成了一代突击车。和解放牌运输车相比,一代突击车兼具打击力、机动力、防护力和保障力。
开上突击车的孟新雄浑身透着高兴劲儿。他和战友们训练完头件事就是保养车辆,拿着抹布把车身擦得锃光瓦亮,轮胎缝里的灰都不放过。
孟新雄坐进一代突击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方向盘轻了、按钮多了、动力足了、速度快了,点滴变化折射出步兵向小型化、轻型化、数字化的大步迈进。
前往西北某地进行机动试验。焦光辉 摄
2014年,全营官兵奉命前往西北某地进行机动试验。战车列队,铁流滚滚,向着戈壁大漠挺进。孟新雄驾驶二代突击车,跟随车队不间断行军7天7夜,一路翻山越岭,过草原跨湖泊,凭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憨猛,驾驶技术在严苛环境的磨砺下蹭蹭提升。
回想起那次没日没夜的行军,孟新雄仿佛还能闻到那股在憋闷的驾驶舱中久久不散、混着机油味和汗臭味的气息。一代和二代两型突击车的驾驶舱都没有空调,自东向西6000多公里的行军路,孟新雄在车舱中经历了一年四季。一路走一路加衣服,过了当金山口又开始减衣服,到达目的地时身上只剩短袖短裤。
离开塞北大漠,一营全员全装连续机动万余公里,完成6种天候7类地形的机动试验,消耗弹药数十万发,采集实验数据3千余组,为轻型高机动部队装备的改进、定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时光荏苒,在一次次试验、演习、演训中,孟新雄的成长轨迹和装备的改进道路重叠在一起。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孟新雄作为特战装备方阵一员,驾驶突击车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在他心里,“驾驶员”身份不仅带来了无上荣耀,也成为他军旅青春最好的注脚。
去年,孟新雄和战友一起接装最新型的三代突击车。第一眼,他就被这个更高更大的新家伙征服。新型突击车底盘高了不少,越野性更强;武器操作平台改装为机械武器站,火力打击更精准;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信息化程度更高。
坐进驾驶舱,一阵空调里吹来的凉风让他精神抖擞。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按耐住内心的激动,踩下油门,一路飞驰一路歌。
(二)一营的兵,硬邦邦
长着娃娃脸的李小雨是一营三连的尖子兵。他2011年入伍,因为武装5公里跑得快在营里出了名。对于传统步兵来说,跑得快、投得远、打得准就能当个好兵。随着一营转型试点任务的深入推进,李小雨感觉到,要成长为一名硬邦邦的新型突击步兵,他的本领还远远不够。
实弹射击训练。杨东 摄
很快,李小雨的练兵热情就被接踵而至的新装备点燃了。2013年,某型反坦克火箭筒刚刚配发,连里抽调人员参加实弹射击任务,身为步枪手的李小雨第一个报名。连长故意撂下话:“好好打,打不中别回来见我!”
射击场上,李小雨第二个上。前面的战友没打中,他暗暗为自己捏了把汗。瞄准、击发,“轰”地一声,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朝靶心飞去。“打中了!”李小雨还没从巨大声响中缓过神,身边已经响起来掌声和欢呼声。那条明晃晃的尾焰贯穿了靶标,也点燃了他对新装备的热情。再来新式武器,他总要第一个尝试、钻研、摸得烂熟。如今,李小雨已经熟练掌握狙击步枪、某型单兵火箭筒、某型枪挂榴弹发射器等9种武器装备的使用技能。
为了练习据枪,他在40多度的戈壁滩上一趴就是一个多小时,太阳烤得人发昏,他身上的迷彩也结出块块白色的汗渍,训练结束,手肘上已经被烫出一排水泡;为了测试车载重机枪火力打击效能,他缠着老班长问东问西,请教机械瞄准技巧,终于打出满堂彩;为了攻克乘车射击课目,他带着队员驾驶突击车在坎坷不平的训练场飞速驰骋,手臂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用一身伤疤换来不断刷新的射击命中率。
李小雨(左)在进行乘车射击课目教学法示范。徐超 摄
习主席在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时说:“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钢多气更多”也是一营官兵挂在嘴边的话,李小雨满身的闯劲和拼劲,追根溯源,是英雄前辈的精气神在新时代官兵身上的传承和体现。
一营前身是晋察冀军区第19团,在百团大战中,他们作为西路军先锋团越战越勇,先后攻克多个日军据点,歼敌千余人,被授予“势如破竹”荣誉战旗。作为英雄部队传人,“只能为一营争荣誉,不能给一营抹黑”是每个官兵融入血脉的共识。
深秋的训练场上,一名排长大声问一名年轻士兵:“能不能打好?”“能!你能吗?”年轻士兵粗着脖子吼。“我也能!”排长回答。
排长叫康尔文,已经升任一连连长;年轻的士兵名叫卿龙,现在是连里的体能小教员。3年前,他们同时被选拔去参加陆军“精武-2018”军事比武竞赛。备赛时,打靶练习的成绩不理想,两个人便互相激励。
康尔文回忆说:“训练太苦了,卿龙好几次想来敲我门说放弃。看到我膝盖肿得像馒头都在训练,他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最终,他们夺得了“阻击援敌”项目陆军第2名的好成绩。卿龙,这个康尔文一手带出来的新兵进步神速,如今已经是叫得响的体能尖兵。
(三)一次演习,让他看到了一流陆军的样子
开了那么多年突击车,这是彭海铭最紧张的一次。他双手紧紧把住方向盘,踩油门的脚一直在抖,沿着斜坡缓缓爬升,斜坡另一端连接的是空军运-9运输机。他把精神集中在右脚上,细腻地拿捏着力度,油门小了会熄火,油门大了又不好控制,第一次上飞机就花了半个多小时。
这是2018年陆军新型力量体系演习中的一幕。一营担负着搭乘运输机快速着陆、快速卸载、快速展开任务,转型后,轻高机步兵营的“轻”和“高机动”优势通过这个课目展露无疑。
2018年1月3日,习主席在开训动员大会上向全军发布训令,命令全军各级要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
闻令而动,号角催征。数月后,由特种作战、情报侦察、电子对抗、空中突击、远程火力等陆军新质作战力量参加的体系演习拉开大幕,这是新型陆军建设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
2018年陆军新型力量体系演习,战车驰骋朱日和。杨东 摄
演习中,康尔文带领一个步兵排和两个工兵班执行开辟通路任务。距离车辆出动还剩3分钟,他最后一次和营长对表。“5、4、3、2、1”,当秒针指向正北方向,一声令下,战车发动,向着敌前沿阵地驶去。接下来,康尔文度过了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15分钟。
朱日和刚下过雨,战车隆隆地碾过泥泞、石头和草丛,一路颠簸向前冲。康尔文必须在约定时间掩护工兵完成破障任务。他不停地低头看表,掐准时间,一脚油门冲向高地。紧接着,他一口气不敢松,立刻命战车变换一字战斗队形,交替掩护快速占领阵地。步兵飞身下车,火力掩护工兵破障,一系列战术动作配合密切,最终在规定时间为大部队开辟通路。
“快”是康尔文最深刻的感受,也是轻高机步兵营最突出的优势——分秒必争,抢夺先机。这次演习,检验了一营向轻型高机动步兵营转型的成果,开启了轻型高机动力量从装备试验向力量使用转换的新探索。
战斗最后阶段,康尔文忽然听到天上响起一阵“嗡嗡嗡”的声音,他抬头,看到无人机成群结队飞了过来,场面震撼。机群飞走,他仍然仰头望着湛蓝的天空,脑海里闪过一张张演习的图景,一流陆军的样子也变得更加清晰。
他想起一年前,在同一个地方,习主席在沙场阅兵时对全军将士的讲话:“我坚信,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