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旅
■王一婷 耿鹏宇
【人物名片】张灵杰,武警河北总队石家庄支队上等兵,荣立三等功1次。
“我仿佛看到,五大书记坐在磨盘旁,围着地图研讨国内战争形势;我仿佛看到,毛主席在这里和当地群众拉家常、话生产;我仿佛看到,老乡转起磨盘,把磨好的粮食做成干粮,给‘最亲的人’送去……”
在武警河北总队组织的“党史讲坛”中,上等兵张灵杰正在倾情讲述“磨盘边布下百万雄兵”的故事。随着张灵杰的讲述,官兵仿佛又一次走进了西柏坡。
故事讲完,台下掌声一片。“张灵杰很会讲故事,他擅长用细节还原历史,让人产生兴趣。”指导员王永进夸赞道。
此前,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张灵杰随武警河北总队“红火炬”小分队巡回宣讲党史故事,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讲述驻地红色圣地西柏坡的故事。其实,张灵杰在入伍前对西柏坡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上的介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为了讲好故事,张灵杰查阅大量资料,可之前写的讲稿总让人感觉干巴巴的,没有“灵魂”。为此,他一次次走进西柏坡,追寻历史的根脉。
到西柏坡,看什么?
讲西柏坡,讲什么?
……
带着问题,张灵杰凝望西柏坡。在那里,一道泥墙围住的几间土坯房便是中共中央旧址;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套桌椅,就是当年中央军委作战室的主要物品……土屋斗室,质朴无华,党就是在这里创造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辉煌战绩。
这样的对比微妙又强烈,让张灵杰深受震撼和启发。他意识到,对历史的讲述不仅要取材于波澜壮阔的“大故事”,也需要深挖历史深处的“小细节”。
听着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述,一幕幕生动、热烈的历史景观把张灵杰的思绪拉得悠长。
西柏坡纪念馆里,旧衣、马灯、火盆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起居用的简单物件,仿佛还在向年轻士兵诉说那段既艰苦卓绝又热情洋溢的红色岁月。
曾经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小院里,毛泽东的报告“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似乎还在耳畔回荡。
党中央开赴北平时乘坐的吉普车静静地停放在展厅一角。张灵杰仿佛感受到共产党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沉思索和无限憧憬。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党靠什么扭转乾坤?答案就在70多年前的这个小山村里。”张灵杰认为自己在西柏坡触摸到了党不断胜利的精神密码,找到了指引自己扎根军营的力量源泉。
在走近历史的学思践悟中,那些白纸黑字所记录的一串串时间、故事,变得不再干枯生硬,一个个字节仿佛脱离纸张,与眼前的土坯房、防空洞、作战室交相碰撞、浑然交织,在张灵杰心中铺展开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
沿着党的红色足迹,张灵杰重新品味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大字。回到中队,他重新整理了《“赶考路”上再启程》的文稿,将在西柏坡的所思所悟融入其中。拿着最新的讲稿,张灵杰满怀信心地说:“这一次,我相信一定能把西柏坡的故事讲好!”
摄 影:李 超 胡 港 杨 刘 彭 建 向剑锋
图片制作:孙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