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际军事比赛-2021”勇士载誉归来,听,胜战的渴望

来源:解放军报编辑:王凤责任编辑:王凤2021-10-26

胜战的渴望

铁甲席卷热浪,炮声震彻云霄,导弹刺破苍穹……“国际军事比赛-2021”赛场上,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赛队员怀着胜战的渴望,在一次次激烈角逐中突破极限,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瞬间。

硝烟散去,轰鸣渐息,万众瞩目中,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步履坚定,凯歌铿锵,勇士载誉向我们走来。听,赤子之心正在蓬勃跃动。

——编 者

“利剑”耀晴空

■陶 然 石良玉

【人物名片】李增仲,第83集团军某旅中士,被评为“晴空”项目综合赛“最佳导弹射手”。

祖国西北戈壁,夜空繁星点点。“明天就是综合赛了,成败在此一战……”分队指挥员正进行赛前动员。

此前在“晴空”项目技能赛和多能赛中,中国参赛队员都与“最佳导弹射手”称号失之交臂。此刻,导弹主射手李增仲摩拳擦掌,决心要在综合赛中把“最佳导弹射手”这个荣誉拿下来。

赛场起点线上,战车蓄势待发。车内高温难耐,李增仲屏气凝神,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他右手攥紧扶手,脑海中将射击动作又仔细过了一遍。

随着起点边裁摇旗示意,战车一跃而出,赛道飞沙走石。烟尘未散,李增仲和车组成员闪身而出,接力完成模拟手雷投掷和400米障碍,快步进入射击阵地,一个个靶标应声倒地。

队员登车,战车向着导弹对多批目标迎攻射击地段急速前进。到达射击地段,李增仲跃出战车,取出发射筒,飞奔至射击阵地。

他竭尽全力稳住呼吸,双眼死死盯着空中,目光好似藏锋于鞘的“利剑”,随时可能刺穿天穹。

靶弹出筒!在刺眼的阳光下,靶弹的运行轨迹变得难以捕捉。李增仲快速搜索目标,时间仿佛变得很慢,所有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就在最后时刻,他发现了目标。

解锁、发射……“利剑”出鞘!晴空下,防空导弹拖着尾焰,划出完美的弧线,直刺苍穹。

所有人齐齐望向空中,赛场上只听见导弹的呼啸声。就在靶弹即将冲过航点的一瞬间,一声巨响,导弹百步穿杨,击中靶弹,观礼台随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比赛还未结束,李增仲没有理会掌声和欢呼,大步流星钻入战车。战车向着终点飞驰而去。

冲线、急停、跃出战车……李增仲和队友展开五星红旗,迎接属于中国军人的喝彩。此时的赛场,已是风歇尘消。注视着阳光下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李增仲回想起参赛前的点点滴滴……

“‘晴空’译自俄语‘将空袭之敌化为乌有’,指的是驱散‘乌云’,守护祖国万里晴空……”初来集训队,教练员的话燃起每名战士心中的火焰,李增仲也不禁热血沸腾。

可在初次考核中,他的心便蒙上了一层“乌云”。戈壁滩上,严苛的训练冲击着李增仲的身体极限,尽管拼尽全力完成射击,却未击中靶弹。战车抵达终点时,李增仲浑身被汗水浸透,刚下车就不停呕吐。高温、风沙……榨干的不仅是身体中的水分,还有满腔豪情。

可李增仲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唯有继续拼下去。每进行一次导弹射击,他都认真记录下各种数据和训练心得。几个月后,他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导弹射击方法。选拔考核这天,在迎攻射击地段,李增仲全神贯注盯着空中,瞄准、发射。

靶弹应声“开花”,心头的“乌云”随之消散,李增仲入选正式队员。

思绪飘回赛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祖国万里晴空……“最佳导弹射手”,李增仲当之无愧!

战车踏彩虹

■周 强 宫晓冬

【人物名片】李夏颖,第82集团军某旅上士,被评为“苏沃洛夫突击”项目“最佳驾驶员”。

自从成为“苏沃洛夫突击”项目参赛队员,李夏颖总会被随处可见的红色牵动心跳,脑海中不断憧憬着车组获得冠军,自己和战友跃出战车展开五星红旗的画面。

27岁的李夏颖是一名金牌技师,凭着一手过硬的技术将连队10多台步战车调试得服服帖帖,按理说没必要再去赛场上证明什么,但得知旅里要派人参加国际军事比赛时,他却第一个报了名。“吃苦受累压力又大,图啥呢?”女朋友不解地嗔怪道。

李夏颖认真地想了想,说不出什么理由。“也许不需要理由,为国出征、逐梦荣光,是军人刻在骨子里的念想,战鼓敲响谁不血脉偾张?”

李夏颖凭借扎实的驾驶功底入选参赛队,但以超高难度闻名的“苏沃洛夫突击”赛道却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他的面前。

过弯、加速、冲刺……集训开始,队员们首次挑战涉水场。“回看往年的比赛录像,战车破水而出会激起一道彩虹。”李夏颖心中期待着,脚踩油门持续用力……

“扑通”一声,战车栽入水中,未能上岸。彩虹仿佛也觉得场面尴尬,悄然躲避不肯露面。

不只是涉水场,崖壁、车辙桥、防坦克壕,赛道上的12个障碍没有哪个能轻松通过,往往一天训练下来,人和步战车都被磕得遍体鳞伤。屡屡遭遇挫折,李夏颖感到身心俱疲,他深深叹了口气。

正在这时,保障人员拿着一叠国旗贴纸去标示比赛用车,当那抹鲜红跃入眼帘时,李夏颖禁不住心跳加快。他要来一面国旗贴纸,跳进步战车,小心翼翼把它贴在发动机盖上。“发动机就是战车心脏,国旗离得近一些,心跳就会快一些。”

接下来,李夏颖边训练边总结,找到了无法顺利通过涉水场的原因。“入水时发动机才1800转,步战车速度上不来,自然会一头栽下去。”

过弯线路要精确,才能预留出加速距离;要始终对正方向,避免出水时侧滑;腾空一瞬间换挡,动作要迅速流畅……李夏颖将每个障碍分解成数个部分,逐一进行训练和分析。

训练笔记越记越多、手上茧子越来越厚,李夏颖驾驶技术也愈发娴熟。伴随着发动机超高转速和自己心跳强劲律动,他在与所有障碍的对决中取得全胜。

比赛如期而至,李夏颖跳入战车,用手轻轻抚过发动机盖上的那面国旗,出发!

漂移过弯、把正方向、迅疾加速,即将接近涉水场,李夏颖心跳越来越快,发动机转速越来越高:2000转、2050转、2100转!转速达到极值,战车腾空而起,全场所有人屏住呼吸。就在这一瞬间,李夏颖抓准时机凌空换挡,砰的一声,战车与池水碰撞激起漫天水花。

“看,彩虹!”观众台上突然有人惊呼,顿时引发热烈的掌声。战车踏浪而出,穿过彩虹一路飞驰。攀土岭、越壕沟、翻崖壁……完美越障,全速突击,战车携风雷之势冲过终点。

15分31秒43,李夏颖所在车组以领先第二名1秒的成绩,获得单车赛冠军。

打开舱门,跳出战车,展开国旗,想象中的场景真的变为现实,李夏颖的心跳快到了极点。

心头的砝码

■于纯浩

【人物名片】许永明,海军某防险救生支队四级军士长,四级潜水员,荣立三等功1次,先后6次被评为优秀士官。

虽已入秋,但作为“深海”项目赛场的伊朗恰赫巴哈尔港依旧热浪翻滚,水雾氤氲。许永明和队友对赛前唯一一次适应性训练格外珍视,早早便来到赛场换装下水。

背跃入水,弧线精准,异国的水浪激荡在许永明周身,让他觉得既熟悉又陌生。他没有急于下潜熟悉环境,而是拍打着脚蹼,漂浮在水面,环视着这片神往已久的战场,将身心交付于“激战”前的短暂宁静。

背负着战友们未竟的梦想,许永明和搭档在国内选拔赛中突出重围,以“天平”课目第一的成绩加入为国征战的队伍。“天平”课目,全名为“水下搬运重物及打捞沉物”,因作业平台为一个水下大型杠杆而得名。杠杆结构简单,但比赛难度不小——使杠杆在水下转动需要压足够重量的砝码,要用狠劲;而后将露出的沉物用绳索平稳打捞出水,则要用巧劲。

即便进行了无数次针对性训练,但赛场上规则的改动、道具的变化还是让中国参赛队的“深海”之行笼罩上一层阴霾。开赛第5日,接二连三的受挫将中国参赛队推至悬崖边缘,许永明和搭档接下来的表现像是一颗举足轻重的砝码,左右着团体名次的走向。想到这里,百米水深般的重压向许永明的胸口袭来。

队友们围成一圈,依次检查二人的水密、通信和装具连接情况,所有人静默无言。抱憾出局的背影与收获成功的笑颜,不断在许永明脑海中交替闪烁。

快速入水,水压的急剧变化使得潜水服紧紧地吸附在皮肤上,腰间的压铅与背上的气瓶似有千钧重,水下的一切仿佛都在迟滞着他的反应。来不及多想,铜鞋就已经踏底,泥沙飞扬激起一片混沌,许永明迅速活动肢体拨开浊流,为自己和搭档开辟作业通道。

太阳的光线折射到海底已没有多少光亮,许永明只得眯起双眼适应水下环境,艰难地辨别目标。视线透过面镜锁定不远处等待搬运的砝码,许永明三步并作两步,俯身钳住低矮的砝码,率先向天平发起冲锋,搭档沿着轨迹紧随其后。水下的二人以彼此模糊的身形为坐标,互相指引方向,在起点与终点间往复。

时间流逝,一颗颗砝码砸在天平高擎的空端,也砸在许永明的心头。“加速!加速!加速!”水下沉重的呼吸声在狭小的头盔内不断碰撞、放大,水上队友们紧盯着传输画面,对比着名次与成绩,无声地计数、倒数……

随着许永明手中最后一个砝码落下,巨大的天平开始倾斜,掩在海底的遮罩缓缓升起,许永明迫不及待地瞥向沉物——是一颗炮弹!他再次振奋精神、绷紧肌肉,抡起事先备好的支架,死死地顶住天平,为搭档撑起作业空间。绳索快速翻飞,不一会就在炮弹上织出完美的“丁香结”。紧接着,绳索收紧,炮弹随之飞出水面。下一个瞬间,许永明听到久久静默的水下电话中,爆发出一连串数字和一阵嘈杂的欢呼声,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两天后的闭幕式上,许永明与队友们并肩迈步,踏上团体领奖台。头顶的五星红旗迎风舒展,许永明向着祖国的方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冒雨摘桂冠

■陈哲新 范力元

【人物名片】谢凤,南部战区陆军某旅三级军士长。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2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评为陆军优秀共产党员。

细雨氤氲的西伯利亚松林中,“国际军事比赛-2021”“侦察尖兵”项目正悄然进行。来自不同国家的狙击精英此刻都在追逐一个称号——“最佳狙击手”。

老兵谢凤也是其中一员。从军18载,谢凤去过南国海岛、北疆草原,也到过巴西热带雨林、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征战赛场20余次,斩获桂冠14次。

最初,领导考虑谢凤伤病未愈,安排他以教练员身份加入“侦察尖兵”集训队,但为国征战的念头一直在他心中激荡。终于,他敲开集训队队长的房门,用低沉且坚定的声音说:“只要不嫌我这个三级军士长太老,我还想再拼一次!”队长直视他的双眼,只见他的眼眸中有种强烈而清澈的光芒,仿佛深处有火在燃烧。

谢凤如愿以偿成为集训队员,开始了为期7个月、每周6天、每天16小时的“魔鬼”训练。10公里重装越野48分10秒、狙击5发50环……谢凤默默忍着伤病,全身心投入训练,总成绩名列前茅。在战区陆军选拔赛中,谢凤历经5轮严苛考核,从百余名训练尖子中脱颖而出,成为10名正式队员之一。

比赛日,浓密云层笼罩了整个天空,不多时,丝丝细雨飘落下来。谢凤将枪背带和装具挂件调整至最佳位置,然后依次检查瞄准镜、标尺等装置。

“前往射击地线,准备战斗!”目标靶在裁判下达口令后随即出现。谢凤迅速卧倒,据枪,瞄准。视线中的靶子只有指甲盖大小,涂色让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更增加了射击难度。

扣压扳机,枪声响起,子弹竟然脱靶了。谢凤感觉太阳穴随着脉搏突突地跳了起来,手不由自主地开始抖动。

雨夹杂着风越来越大,目标底部的野草摇曳摆动,仿佛为靶子打起“掩护”。雨滴打在瞄准镜上,顺着眉毛流进眼窝,谢凤不敢眨眼,他努力控制呼吸、平缓心跳。

“砰!”子弹破膛而出,靶子应声倒地。谢凤迅速进入2号靶射击阵位,之后的固定靶他都一击命中。最后一个是运动靶,它距离射击阵位550米,按照斜25度方向,以每秒3米的速度移动,这对射手的距离估量和提前量把握提出了很高要求。

靶子在丛林深处飞快穿梭,谢凤在射击阵位卧倒,却未发现目标。他立即起身观察,发现目标在两树间的土坎旁飞快移动。“想要击中跑步靶,卧姿根本没有射击角度。”谢凤突然意识到这一点,他立即更换姿势,采取跪姿瞄准据枪。

计算射击提前量,确立瞄准点,预压扳机……扳机扣动,枪响靶中!“消耗7发子弹,命中6个目标,余弹11发,总分53.6分!”俄罗斯裁判长和外国狙击手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这一战,谢凤被评为“最佳狙击手”。沉甸甸的奖牌戴在胸前,秋雨中的谢凤已是热泪盈眶。

(摄 影:余小平 丁文辉 王俊 于纯浩 李荣平 图片制作:孙鑫)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