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05

《军报每天读》20181109

战友们、网友们,大家好,今天是11月9日,星期五,欢迎收看今天的军报每天读。

首先来看要闻版消息。

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迪亚斯-卡内尔举行会谈。习近平欢迎迪亚斯-卡内尔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请迪亚斯-卡内尔转达对劳尔·卡斯特罗第一书记的诚挚问候。习近平指出,古巴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国家,半个世纪以来不畏艰难险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中古同为社会主义国家,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习近平强调,双方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继续坚定相互支持,中方将坚定支持古巴捍卫国家主权,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相信古巴人民在劳尔同志、主席同志等古巴领导人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团结奋斗,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会谈后,两国元首还共同见证了有关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同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习近平指出,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我们对此不会忘记。习近平强调,中美双方对彼此的战略意图要有准确的判断。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国内涉华消极声音增多,值得关注。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仍然致力于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愿同美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美方也应尊重中方按照自己选择的道路发展的权利和合理权益,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当前,全军部队坚决听从习主席号令,深入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比武竞赛比什么?怎么比?要比出什么?这是部队各级在组训中必须弄清楚的问题。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效果如何,关键要看是否真正提升了部队战斗力。新疆军区某师坚决破除比武竞赛中的形式主义,力戒“为了比而比”,使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向备战打仗聚焦,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据了解,广泛开展群众性比武竞赛,是该师坚持多年的练兵传统。今年以来,该师结合破除和平积弊活动,对比武竞赛中存在的痼疾进行反思剖析,围绕“谁来比、比什么、怎么比”先后组织5次专题研究,全面改进比武模式,防止“比武轰轰烈烈,练兵不见实效”。

面色和悦,笑容亲和,鼻梁上架一副眼镜,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柴家科更像一位学者。早年,他曾留学美国,学成归来后带领团队攻克大面积深度烧伤救治这一世界性医学难题,被患者誉为“烧伤克星”。 从医近40年,经过柴家科治疗的患者,都会对他的高尚医德、高超医术充满敬意。每当这时,柴家科总是由衷地说:“能为病人减轻痛苦,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在他的从医生涯中,经历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救治,无论是在死亡线上抢救生命的攻坚战,还是在病榻旁抗击病魔的持久战,在医疗救护需要做出重大抉择时,柴家科总是临危不乱、施救有方。翻开头版文章《“烧伤克星”的大爱胸怀》,咱们就来听听柴家科的故事。

深秋傍晚,高原机场,一架直升机在落日余晖中缓缓降落。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运输直升机营飞行员曾志勇和高杰走下机舱后,来到一旁场地促膝而谈。作为一名多次赴高原执行飞行任务的老飞行员、连队的老党员,曾志勇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会对年轻飞行员进行帮带。谈及此事,曾志勇对记者说:“作为连队的老党员,我更应该为‘空中战斗堡垒’建设尽心出力。” 因为飞行连队党支部成员由飞行员担任,该旅官兵亲切地称飞行连队党支部为“空中战斗堡垒”。据了解,连队飞行员中有不少老同志,他们是如何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呢?敬请关注2版文章《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老党员不忘初心,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空中战斗堡垒”的梁与柱》。

赵光旭是第81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火力连的一名战士,刚刚由下士晋升为中士。令所有人感到诧异的是,在前期满服役期士兵留队意愿摸底时,还态度坚决提出要退伍的他,如今却满心欢喜地参加了士官选晋考核,并成功留队。在这之前,他可是被久治不绝的“五多”问题逼得想退伍的人。诚然,赵光旭遇到的貌似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小事不小”,背后是一名士兵的梦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随后,集团军“双十条”措施的落实,让赵光旭倍感欣慰。“在部队,还有多少‘赵光旭’?”翻开今天的“军营观察”版,咱们一起寻找答案。

下面关注“贯彻落实新条令 树立军人好样子” 专栏。

南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抚仙湖舰二级军士长莫申明最近工作干得格外有劲头。原来,他的驻地距离市区较远,按照以往条例的规定,尽管符合休息日回家住宿的条件,但是要到前一日晚饭后才能离队,所以,每次回家都已夜深人静。答应儿子要接他放学的承诺从来没有兑现过,莫申明心里除了无奈还有深深的愧疚。新条令施行后,回家的时间改为休息日和节假日前1日下午操课结束,这让他激动的鼓起了掌。因为,儿子入小学以来,他终于有机会接他放学,看着儿子高兴的面容,他心里开心得像花儿一样,干工作也更有劲了!

本报9至11版,推出“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特刊,期待您的关注。

22年前,也是11月,中国珠海。老百姓们把目光聚焦到金湾之畔的一个小渔村——在中国第一个4000米长的机场跑道上,第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了。22年以来,航空航天届的“大集”俨然变身为一场明星兵器的“嘉年华”,各种各样的“高精尖”武器装备,最新的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成果,就这样“零距离”呈现在眼前。这场“嘉年华”充满浓郁的“民族风”,又洋溢着潮流的“国际范儿”,既是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的大合唱,也是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舞台剧。

走进偌大的中国航展展区,二维码随处可见,有的张贴在展台最醒目的位置,有的印刷在宣传画册里,有的刻在展商的纪念品上……扫描一个个二维码,人们结识新朋友,也走进中国航展的“朋友圈”。 仰望苍穹,回首首届中国航展,歼-8ⅡM、直-9、运-12以及代表当时中国航天技术先进水平的“长二捆”火箭纷纷亮相。停机坪上96架飞机,尽管有相当一部分是模型,但还是让观众赞叹不已。再看今朝,本届航展上,参展的各型飞机近150架,其中有20个型号41架飞机进行了飞行表演。22年的实力增长,让中国航展“圈粉”无数。

相隔两年后,11月的珠海,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从1996年的首届到如今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见证着20多年来世界科技的日新月异,见证着我国科技的奋进崛起,也一直传递和激荡着一种澎湃的驱动力。胸怀梦想,搏击长空,这是一个注定要打上中国印记的时代。创新为力,科技为翼,终将托举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蓬勃发展。

聚焦盛会,感受精彩。敬请关注中国军网、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第十二届中国航展”系列报道。

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关注。了解更多资讯,请登录军报客户端和中国军网,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