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军报每天读》20220812
战友们、网友们,大家好,今天是8月12日,星期五。欢迎收看今天的军报每天读。
记者8月11日从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有关部门获悉,“国际军事比赛-2022”将于8月13日至27日举行。根据赛事安排,今年的比赛共设36个项目,由中国、俄罗斯、伊朗等12个国家共同承办,共有37个国家(地区)军队的270余支队伍参赛。今年,中国赛区分为陆军和海军两个赛场。中国陆军将在新疆库尔勒承办并参加“苏沃洛夫突击”步战车组比赛、“安全路线”工程兵扫雷专业比赛,中国海军将在山东青岛承办并参加“海洋之杯”水面舰艇专业比赛。俄罗斯、白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4个国家派出代表队来华参赛。在国外赛区,我军今年组成9支参赛队,分别赴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乌兹别克斯坦5个国家参加9项比赛。据了解,我军今年出国参赛队员共205人,已于8月6日前全部抵达相关国家赛区,并展开了适应训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不仅在内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实战化训练,还坚持“开门练兵”,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世界各国军队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演训。10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走上国际演兵场,一项项纪录被不断刷新,中外联演联训联赛走上机制化常态化轨道,持续提质升级。联演联训联赛,中国军队这一“开门练兵”的创新实践不断奔涌向前,日趋丰富完善,逐步走向成熟,已经成为检验和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呈现出“内容要素越来越全,合作伙伴不断增加”;“实战化水平越来越高,联演联训联赛的‘磨刀石’作用不断凸显”;“突出‘和平’主题,不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的特点。请关注头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专栏文章《我军“开门练兵”砥砺实战本领》。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习主席指出,各级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我军历史上著名的王克勤‘三大互助’带兵法、郭兴福教学法等,都是由部队官兵创造的……”8月上旬,第72集团军某旅一场旅史故事分享会火热开讲。郭兴福生前所在连指导员王佳宁结合旅队光荣传统和创新强训实践,讲述官兵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的故事,引发战友共鸣。该旅领导介绍,结合深化主题教育,他们引导官兵深入思考“如何推动旅队备战转型高质量发展”,带领官兵紧盯备战打仗短板和创新发展瓶颈,自下而上开展“我为打赢献一计”活动,广泛发动基层官兵出点子、提建议、谈想法,一个个有利于战斗力提升的“金点子”被采纳并实施。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8月11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和祖国统一大业处在新时代新形势的历史方位下,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新闻办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民进党当局百般诋毁、恶意攻击,再次暴露其顽固谋“独”挑衅的政治本性,充分说明白皮书打中了他们的要害。他表示,民进党当局把中国内战和外部势力干涉造成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歪曲为“两岸互不隶属”,才是“一厢情愿、罔顾事实”的分裂主张,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任何歪曲事实、否定和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图谋“台独”分裂的行径都将以失败告终。马晓光指出,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不以“台独”分裂势力的意志为转移。民进党当局打着“民主”的幌子,行“绿色恐怖”之实,谋“独”拒统,才是背离历史趋势和两岸同胞共同愿望的“自欺欺人”,代表不了也裹挟不了广大台湾同胞的民意。
盛夏时节,西北大漠,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空中对抗训练异常激烈。万米高空之上,双方飞行员临机使用各种战术动作进行缠斗,你来我往难分胜负。训练结束,该旅及时组织复盘。该旅参谋长杨韬介绍:“极限动作可有效评估飞行员平时飞行技术,却未必能满足实战需求。”“飞极限”不等于打得赢。该旅首长机关和飞行大队从观念转变入手,着力强化飞行员战场意识,让飞行训练进一步向实战聚焦;对标大纲要求,持续完善飞行员量化考评系统,缩小特技动作加分赋值,引导飞行员战术战法运用不断向战场靠拢。同时,他们鼓励飞行员探索战机边界性能,在最佳时机做出最佳机动。详情请关注2版。
仲夏时节,大漠戈壁,热浪滚滚,第75集团军某旅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红蓝对抗演练拉开战幕。“‘敌机’来袭,雷达遭电磁干扰。”接到通报,电子防空营营长蔡畅立即改变战法,进行网系切换,指挥电子对抗力量迅速施放干扰,并引导地面火力分队成功摧毁目标。凯旋之时,蔡畅不禁回想起去年那次失利。那是他们列装新型电子防空装备不久迎来的第一场陆空对抗演练,由于官兵对电抗单元和火力单元如何协同作战掌握还不扎实,演练中不仅将电抗单元分散配置,与火力单元更是缺少协同配合。“未来战场,体系作战是打赢制胜的关键,各要素必须融入联合作战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官兵们顿悟的“痛点”,正是该旅党委研训攻关的重点。今年以来,该旅积极探索“火电一体”“信火一体”等战法训法,联合兄弟单位、厂家、院校等力量,常态开展基于提升体系作战能力的大交流、大讨论,并通过引入空军、“电磁蓝军”和院校教员等“外脑”,改进作战筹划和组织实施,不断强化官兵体系作战思维和打仗本领。
前不久,军嫂刘丽从西藏高原营区前往内地看病。因执行任务,刘丽的丈夫无法抽身陪同就医。让刘丽感到暖心的是,这次异地看病就医,全程得到了丈夫王霄所在第77集团军“为兵服务异地联系点”的悉心保障,不必担心人生地不熟,事情会很难办,而是时刻感受到来自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据了解,“为兵服务异地联系点”是该集团军探索为兵服务属地化管理模式的产物。近年来,为更好地为所属部队官兵和军人家属提供服务保障,该集团军一方面积极与所属部队驻地政府部门展开合作共建,推动一系列拥军惠军政策出台落地;另一方面改变过去各单位“自扫门前雪”的做法,打破建制壁垒,加强不同单位间沟通合作,更好地为官兵服务。如今,从巴山蜀水到青藏高原,一个个遍布在祖国西南的“为兵服务异地联系点”,正温暖着万千官兵和他们身后的家庭。详情请关注今日“军营观察”版文章《13个“联系点”连成一个家》。
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关注,了解更多资讯,请登录军报客户端和中国军网,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