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杜富国,用行动刻写“军人”两字

来源:光明网编辑:李佳隆责任编辑:李小琳2019-05-19

杜富国,用行动刻写“军人”两字

■光明网记者 马雪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这个名字开始被全国网友熟知,相信大多数人记住的是一句“你退后,让我来”,也相信让大多数人泪目的是从雷场抬下来时,他被炸的血肉模糊的身影;是在病房中战友一喊“杜富国”,就会条件反射回答“到”的那个全身被缠满绷带、只能微弱发声的身影;是那个在感动中国颁奖现场、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举起残臂敬军礼的身影。 “人民有危难,军人敢担当”,杜富国用行动阐释这句话。在边疆雷场演绎着一场又一场与死神角力的现实活剧。

“去扫雷,我想真正为国家为百姓做些事”

得知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杜富国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加排雷。他在申请书中写道:“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这就是我的使命,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去扫雷!”从2015年6月开始,杜富国和来自不同单位的402名战友,义无反顾赶赴扫雷战场。

2018年9月,满服役期的战士窦希望打算退伍,而杜富国12月份也面临退伍。窦希望问杜富国“走不走”,杜富国道:“活没干完就退伍,谁来扫雷?”窦希望从此再未提退伍的事。 2018年11月16日,在杜富国负伤的雷场,他的战友以中国军人特有的“手拉手”方式,将最后一块雷场移交给边疆人民耕种。至此,历时3年多的云南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任务宣告结束,清除113块共计57.6平方公里的雷区,排除地雷和各类爆炸物19.82万枚。看着边境寨子不再新增拐杖,看着已交付的雷场种上了庄稼、建起了楼房,百姓人来人往时,扫雷官兵们总是笑着说“满足”,说扫雷是我们的责任,百姓没事儿就好。

“让我来吧,我能稳住”

雷场看似寂静无声,实则凶险残酷;谁多排一颗雷,经受的危险就多一分。

在马嘿雷场,杜富国曾经排除1枚脸盆大小的59式反坦克地雷(注:反坦克地雷是一种用于破坏或摧毁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的地雷)。大山密林,人都很难上来,为什么会埋反坦克地雷?杜富国知道这颗雷的危险怪异,挺身向前说:“班长,让我来!”排除后才发现,这个“大家伙”的顶端凹陷,是一枚精心布设的诡计雷!

在四号洞雷场,战士唐世杰探到10多枚引信朝下、高度危险的火箭弹。“我技术比你好,让我来”,杜富国让唐世杰退到安全地域,独自上前处理;同样在四号洞雷场,杜富国和战友在挖掘中,发现数枚100迫击炮弹,堆叠在一起,有的炮弹只露出部分弹体,无法判明有无引信和诡计装置。杜富国让同组战友退后,他说“我经验丰富,能稳住,手不乱”。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命令杜富国撤下,杜富国已匍匐到地雷前,“班长,这种小事,让我来就行了”。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已成为杜富国的习惯。杜富国的老队长龙泉至今记得,当初杜富国递交入党申请书说的话:“入了党,我就有资格带头干了。”他在用一举一动,践行他的诺言。

“继续挖,遗漏了雷,百姓可能就没命了”

排雷兵走的是阴阳道,跳的是刀尖舞,拔的是虎口牙。

四号洞雷场位于天保镇,距离麻栗坡县天保口岸居民区200米左右。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植被茂密,常年高温炎热,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就像进蒸笼,没几分钟就会全身湿透。这片雷场遍布着各种子弹、炮弹、手榴弹,有些地方探雷器也难以准确探明,只能用挖掘锹挖掘前进,有时一天也推进不到一米。

2018年4月,2名战士在用探雷器扫一块3平方米区域时,处处都是蜂鸣声。他们往下挖了近50厘米后,发现都是数不清的废弃金属物和生活垃圾。有路过的村民信心满满地过来介绍,“这周边我们种植了橡胶树,也都数次踩踏经过,肯定没雷。”

就在两名战士打算回填坑时,杜富国跑过来说:“如果我们遗漏一个角落、遗留一枚地雷,老百姓踩到可能就没命了。”说完,他不顾周围人的诧异,提起探雷器上前对信号源进行复测,拿起挖掘锹,继续往下深挖。随后另外三个小组加入进来,把搜排面积扩大三倍,向下深挖近1米,细致搜排一个星期,在周边搜排出爆炸物10余枚、120火箭弹2枚,直到扫雷器扫过不再发出报警声,他们才停止了作业。

“跟死神打交道,没有真本事不行”

“跟死神打交道,没有真本事不行”,这是扫雷队组建伊始老队长龙泉讲的最多的一句话。而在战友们印象中,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国并不聪明,甚至有些笨拙。第一次排雷专业理论摸底考试他考了32分,全队垫底。

为尽快补齐专业短板,杜富国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背记,别人看半小时,他就看一个甚至两个小时,直到各种地雷的性能和排除方法烂熟于心。一次父亲杜俊来队时,看到儿子的几本扫雷教材被翻得卷了边,里面满是红、蓝、黑圈圈点点的痕迹,对杜富国开玩笑道,“要是你当初学习这么用功,早就考上大学了。”杜富国说,“这个不一样,我读书成绩不好,也就考不上大学。扫雷要学不好,就没资格去雷场,真有事的时候命都保不住”。后来,杜富国的专业理论成绩从32分提高到70分,再到90分,甚至有时候考满分。扫雷四队教导员凌应文说,将杜富国的分数按时间轴连成线,就是一个士兵的成长曲线图。

临战训练中,为练强探雷针手感,杜富国每天练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草皮翻了个遍,胳膊酸得抬不起。分队长张波说,有段时间每次中午吃完饭,都会看到杜富国一个人在外面“戳”地雷。他还请战友随意埋设铁钉、硬币、弹片,通过斜放、深埋、混合、缠绕增加难度,以此训练“听声辨物”本领。经年累月,他熟练掌握了10多种地雷的排除法,将探雷器练成了“第三只手”。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所有科目被评为全优,杜富国拿到了扫雷“入场券”。 3年来,杜富国累计排出各类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杜富国的学习笔记本中写着这么一句话,“优秀的战士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改造、不断创新以及实践中,通过总结提高才能形成。”现在来看,这句话似乎是他在鼓励自己不断拼搏,以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我没事,放心”

受伤以来,杜富国对所有人说的最多的一个词似乎是,“放心”。

当父亲杜俊对清醒后的杜富国说第一句话“坚强点”时,杜富国声音虚弱却平静,“爸,我没事,放心”。当扫雷大队副队长田奎方告知杜富国失去双手双眼时,他沉默了十几秒,声音有些抖,“首长,我知道了,您放心。但我还不适应没有手和没有眼睛,请大家给我点时间。”当进行假肢训练时,他会亲手给妻子王静送上朵玫瑰花。当康复训练结束回病房时,他会主动和医生护士打招呼聊天。

面对双眼球缺如,双前臂部分缺失,全身瘢痕增生,体能、耐力、平衡、感知、听力下降,记者问杜富国对下一步的打算时,他说,“我想让自己的身体康复起来,像正常人,其实我就是一个正常人,每天坚持跑步,每天坚持达标,每天坚持有个突破。” 面对一天五六个小时的康复训练,一天23小时都要穿压力衣,以及压力衣下持续的瘙痒疼痛,记者问杜富国感觉扫雷辛苦还是治疗辛苦时,他说,“扫雷,我是尽了一名战士应尽的职责,做了一名排雷兵该做的事。而治疗,我觉得我是一名军人,应该重新站起来,再苦再累我都会坚持。”

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杜富国,用生命扛起使命,用行动刻写着“军人”二字。和他一样,万万千千的“杜富国们”,正奋战在强国强军的征途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