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6:10

《军报每天读》20210729

战友们、网友们,大家好,今天是7月29日,星期四。欢迎收看今天的军报每天读。

今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在战位报告”专栏推出来自“中国第一蓝军旅”的报道。朱日和,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蓝军研训中心,一场检验新战法的对抗推演正在进行。这些年,随着对抗训练向深度发展,对蓝军部队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7年前,在上级机关指导下,这个旅成立蓝军研训中心,选调一批曾任营连指挥员和有研战能力的军官担任专职研究员。作为研究蓝军的专门机构,其职能是精研外军资料,深析外军战术。不仅如此,在这个旅,每个连队都有一个蓝军训练研究室,“人人研究蓝军、天天琢磨打仗”蔚然成风……

连日来,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演兵场战机轰鸣,完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飞行表演任务的“王海大队”飞行员,归建后迅速转入战备训练。训练结束,他们立即展开复盘检讨。官兵们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战位感悟初心使命,“做英雄传人、担强军使命”的劲头更足了。

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这是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成果。这部法律围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作出了哪些规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创新点和亮点?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这部法律,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教授郝万禄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为您进行系列解读。敬请关注二版。

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央军委法制局、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组织专题采访,就国防军事立法答记者问。敬请关注三版。

本报推出专版,带您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长征精神”。1934年10月,8.6万中央红军主力,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从于都的8个渡口渡过于都河,挥泪向送行的苏区父老乡亲告别。谁承想,绝大多数人此去便是永别。一起渡河的数万于都子弟,活到新中国成立的仅277人。因为长征,于都从此有了新的注脚。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内心,它是永远的长征源头。

仲夏傍晚,在陆军研究院某所组织的“党史里的科学家”系列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上,副研究员陈桥桂的话,吸引了在场官兵。他说:“1961年,王淦昌接到参与原子弹研制工作的任务,通知要求‘隐姓埋名,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王淦昌彻底“失踪”了。他的妻子吴月琴回忆那段岁月时曾说:“那时,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神秘的事业……来信地址都是什么什么信箱。我就知道他在‘信箱’里,天知道他上哪儿去了。”打开二版文章《“融入祖国科研事业的璀璨星河”》,我们来细细品读“党史里的科学家”的故事。

孙海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作为全军首批纳编定岗的文职人员,她从事国防工程勘察设计工作已有多年,先后8次与项目组成员挺进高原执行科研设计任务。一组数据印证着她的艰辛足迹:从海拔3000多米高的项目地到海拔近4000米的点位,累计步行超过280公里,其间3次到海拔5000多米的现场作技术指导;负责和参与的5个项目并行展开,其中仅一个项目就正式出图100余张,过程图纸积累达上千张……今天,让我们跟随“军营观察”走近她,聆听她的初心与使命、光荣与梦想!

节目最后来关注图片新闻。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在炮兵观察训练中,一名班长在炮兵观察员的旁边来回敲打铜锣,对他们进行干扰。这样的训练是为了模拟战场氛围,使炮兵观察员在嘈杂紧张的环境下不被外界的纷扰影响,锻炼专注力。

7月上旬,陆军某团侦察分队挺进高原腹地,展开一场跨昼夜穿插渗透演练。演练开始后,侦察队员沿着崎岖山路向目标地域突进。警戒组利用无人机侦察回传画面,实时提供情报支持。侦察分队一路隐蔽行军,快速向纵深地域穿插。

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关注,了解更多资讯,请登录军报客户端和中国军网,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加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