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07:23

《军报每天读》20211128

战友们、网友们,大家好,今天是11月28日,星期日。欢迎收看今天的军报每天读。

11月24日上午,全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赴国防科技大学开展专题宣讲。宣讲团成员讲述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时,提到一系列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其中不乏国防科技大学相关团队参与研制的重大成果,该校师生员工听后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牢记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年终考核前夕,第82集团军某旅一营组织向“势如破竹”荣誉战旗宣誓,官兵们精神抖擞、士气高昂。“我们要牢记习主席嘱托,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传承先辈精神,争取更大光荣。”考核间隙,一营适时开展“学习全会精神,争当战旗传人”学习讨论活动。“决议以深厚的历史智慧,从‘十个坚持’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这十条经验系统完整、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今年被战区陆军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红三连”指导员郝宝辉说,“我们是英雄部队传人,必须倍加珍惜荣誉,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详情请关注头版“六中全会精神在军营”专栏的两篇文章《牢记历史 勇毅前行》《薪火相传,势如破竹当先锋》。

近日,202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据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以学习促练兵”。 全军通过军事职业教育强军网学习平台、“军职在线”APP、军用手机APP向官兵推送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围绕建设急需,推荐100门精品在线课程和100本热门图书;采取竞赛排名、对战模式和闯关竞答等形式开展高科技知识网络竞赛,开设线上交流论坛分享学习成效和收获体会,用官兵的视角讲好军事职业教育故事,帮助部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11月上旬,第71集团军某旅组织跨区机动战术演习。成绩揭晓时,长期远离主营区、在外单独驻防的导弹四营不仅没有“掉链子”,反而考核成绩综合排名第一,这是为什么?该营教导员全范成说,多亏了旅里给配备了可随时咨询的“智囊团”。这个“智囊团”就是该旅依托内部网络创建的“一池三库”共享平台,即:分类梳理近年来基层官兵遇到的矛盾困难形成的“问题池”,组织机关和基层干部集体会诊、把脉问诊,逐一提出解决方案形成的“指导方法数据库”,以及将各类设施设备和人才名单纳入其中的“资源保障库”和“人力资源库”,基层官兵提出申请经审批便可入库调用相关设施设备,遇到难题可随时向相关人才请教。集纳兵智、动态更新的“一池三库”,有效提升了基层全面建设水平,部队上下形成了“千斤重担千人担,千人争挑千斤担”的良好局面。我们一起来关注文章《外训分队有了“智囊团”》。

初冬时节,某导弹阵地号令起伏,硝烟弥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研究院研究员肖龙旭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深入一线战位开展服务活动,进行技术把关指导。作为火箭军重要科研力量,该院聚焦有效履行职能使命,坚持“人才+”为战斗力赋能,连续3年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院士部队行”和“科研联通战场”等服务活动,创新人才深入战位研需求、聚焦瓶颈定课题,破解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矛盾问题。

11月上旬,第80集团军某旅组织专业训练。电子防空营训练场上气氛热烈,不时传出阵阵掌声,一名列兵正在为战友们讲解雷达对抗理论知识。“列兵就能讲雷达对抗专业理论?”或许你也有着同样的疑惑。为克服以往新兵定岗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新兵“糊里糊涂选岗、不清不楚上岗”的问题,该旅经过多次调研论证,着眼“人岗匹配”,探索建立适应人才长远发展的新兵定岗机制。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电子防空营为例,今年3月入伍的新兵在基地训练结业后,该旅没有直接将他们下连到班、分配到岗,而是综合考虑基层营连岗位需求、人才培养计划,将岗位划分为4大类12小类,根据专业特长,并参考个人意愿进行定岗。同时,为确保实现个人和单位“双向选择、精准匹配”目标,该旅机关深入了解新兵入伍前情况,并根据新兵训练基地提供的知兵卡、新训结业成绩等信息,为每名新兵建立专属档案,作为新兵最终定岗的重要依据。既要“人选岗”,也要“岗选人”,这一做法最大限度挖掘人才资源、缩短培养周期、释放优势潜能,值得借鉴。

考上军校那年寒假,赫穆从学校所在的城市南京回到老家丹东,他穿着部队下发的军大衣回乡下看爷爷,没想到这件曾经闲置的军大衣竟然成了爷爷眼中的“宝贝”——用崭新的毛巾被裹住大衣的里子和领子,爷爷盖着军大衣睡了一晚。爷爷为啥对军大衣有着如此特殊的感情?我们从“生活周刊·军人家庭”专版文章《军大衣》中一起找答案。

以上就是今天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关注,了解更多资讯,请登录军报客户端和中国军网,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加载全文